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、腺病毒、流感病毒、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,少数与EB病毒、巨细胞病毒有关。
柯萨奇B组病毒是最常见病原体,病毒直接侵袭心肌细胞导致炎症反应,患儿可能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心悸等症状,需卧床休息并遵医嘱使用辅酶Q10、维生素C等营养心肌药物。
腺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引发心肌损害,常伴有咳嗽、腹泻等前驱症状,家长需监测患儿心率,急性期可使用干扰素喷雾剂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。
流感病毒诱发心肌炎多发生在季节性流感流行期间,患儿除心肌损伤外多伴高热、肌肉酸痛,建议家长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预防,发作期可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。
肠道病毒71型等通过粪口传播感染心肌,常见于夏秋季,患儿可能出现手足口病后突发心律失常,需住院进行心电监护并使用甲泼尼龙控制炎症。
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安静卧床,避免剧烈活动,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、蒸蛋等低盐食物,恢复期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