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一种参与止血过程的血浆糖蛋白,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,在血小板黏附与凝血因子Ⅷ稳定中起关键作用。
由多个重复功能域组成,包含A1-A3、B1-B2、C1-C2等结构域,其中A1区负责与血小板糖蛋白Ib结合,A3区介导与胶原蛋白的连接。
作为血小板与受损血管壁间的分子桥梁,促进血小板黏附;同时作为凝血因子Ⅷ的载体蛋白,防止其被蛋白酶降解。
基因突变可导致数量缺乏或质量异常,引发血管性血友病,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、术后出血延长等症状,实验室检查可见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降低。
输注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冷沉淀或浓缩制剂可用于治疗,去氨加压素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储存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。
建议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,定期监测凝血功能,女性患者妊娠分娩需提前制定止血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