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针治疗后引发败血症属于极罕见并发症,败血症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。微针操作可能通过器械污染、皮肤消毒不彻底、术后护理不当等途径导致感染。
重复使用未灭菌的微针或操作环境不达标可能引入病原体。治疗需选择一次性无菌针具,操作前需检查包装完整性。
术前皮肤清洁不充分会使毛囊内细菌进入创面。建议术前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至少两遍消毒,避开眼部等敏感区域。
治疗后未保持创面清洁或过早接触污染物易引发感染。术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,可使用医用敷料保护创面。
糖尿病患者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感染风险较高。这类人群进行微针治疗前需评估身体状况,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。
微针治疗后出现持续发热、寒战、皮肤红肿扩散等症状需立即就医。日常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,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