佝偻病多见于婴幼儿,特别是3~18月龄。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,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,年龄不同,临床表现不同。早期症状:多见于6个月以内,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。多为神经兴奋性
增高的表现,如易激惹、烦闹、多汗、枕秃等。活动期症状: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,前囟边缘软,颅骨薄,轻按有“乒乓球”样感觉。6月龄以后,头型变成“方颅”,头围也较正常增大。肋骨呈穿珠样改变。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“鸡胸样”畸形;1岁后,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,形成X或O型腿。恢复期症状: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,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。逐渐恢复正常。
后遗症期: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。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,如O型腿、X型腿、鸡胸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