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血压低可能由药物副作用、体位性低血压、心脏功能减退、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,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。
部分降压药、利尿剂或抗抑郁药可能过度降低血压,表现为头晕、乏力。建议调整用药方案,可遵医嘱使用氟氢可的松、米多君或阿卡波糖等药物改善症状。
快速起身时血压调节功能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,伴随眼前发黑。可通过缓慢变换体位、增加水和盐分摄入缓解,严重时需使用屈昔多巴或吡斯的明等药物。
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,常伴气短、下肢水肿。需治疗原发病,可选用地高辛、美托洛尔或螺内酯等药物改善心功能。
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影响血压调节,多伴畏寒、皮肤干燥。需激素替代治疗,如左甲状腺素钠、氢化可的松等药物。
建议老年人定期监测血压,避免长时间站立,饮食中适量增加钠盐和水分摄入,出现持续头晕或晕厥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