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脏密度减低是否严重需结合病因判断,常见原因包括脂肪肝、肝炎、肝纤维化、肝囊肿等,多数情况属于可逆性病变。
轻度脂肪肝是密度减低的常见原因,与肥胖、饮酒等因素有关,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可改善。若进展为脂肪性肝炎,需配合护肝药物如水飞蓟宾胶囊、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、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。
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可能导致肝细胞水肿,表现为密度减低,常伴随转氨酶升高。需抗病毒或戒酒治疗,药物可选恩替卡韦片、还原型谷胱甘肽片、双环醇片。
慢性肝损伤引发的纤维组织增生会改变肝脏密度,需评估纤维化程度。早期可用安络化纤丸、扶正化瘀胶囊干预,晚期可能需肝移植。
先天性或获得性肝囊肿属于良性病变,较小囊肿无须处理,超过5厘米或有症状者可考虑穿刺硬化或手术切除。
发现肝脏密度异常应完善肝功能、超声弹性成像等检查,避免高脂饮食并限制酒精摄入,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