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虚内热可通过滋阴清热、中药调理、饮食调节、作息调整等方式调养,通常由津液耗损、久病体虚、情志失调、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。
1、滋阴清热
选用知柏地黄丸、六味地黄丸、大补阴丸等中成药滋补肾阴,改善潮热盗汗症状,需在中医师辨证后使用。
2、中药调理
沙参麦冬汤、百合固金汤等方剂可养阴润燥,适用于干咳咽干症状,需避免与辛辣食物同服。
3、饮食调节
食用银耳、百合、雪梨、荸荠等滋阴食材,避免煎炸辛辣食物,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。
4、作息调整
保证23点前入睡,午间小憩30分钟,避免熬夜及高强度脑力劳动。
日常可练习八段锦、太极拳等舒缓运动,避免正午时段外出,长期症状未缓解需至中医内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