醛固酮增多症可能由肾上腺腺瘤、肾上腺增生、遗传因素、肾素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药物控制、手术切除、饮食调节、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。
肾上腺皮质腺瘤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常见原因,肿瘤自主分泌过量醛固酮,表现为高血压、低血钾。治疗需手术切除肿瘤或使用螺内酯、依普利酮等醛固酮拮抗剂。
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会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,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,症状包括肌无力、多尿。轻症可用螺内酯控制,严重者需肾上腺部分切除。
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青少年期出现高血压。需长期服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异常醛固酮分泌。
肾血管狭窄等导致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,引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,常伴水肿。治疗需纠正原发病,联合使用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。
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,每日补钾,定期监测血压和血钾水平,避免使用加重低血钾的利尿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