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洞流脓可能由轻度感染、异物刺激、过敏性皮炎或特殊病原体感染引起,轻微感染可能自愈,但持续流脓需医疗干预。
耳洞穿刺后局部细菌感染常见表现为红肿流脓,保持清洁干燥并涂抹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可促进愈合。
金属耳钉镍过敏或材质不佳可能导致渗出性炎症,更换钛合金或医用钢材质饰品后症状多可缓解。
消毒液或护肤品成分诱发接触性皮炎时,需停用致敏产品并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、地奈德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。
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感染可能形成慢性瘘管,表现为反复流脓伴肉芽增生,需进行脓液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。
日常避免抓挠耳部,消毒时改用生理盐水冲洗,若3日内无改善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