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、糖皮质激素滴耳液、镇痛药物、物理治疗等方式治疗。中耳炎治愈后出现鼓膜炎通常由感染未彻底清除、咽鼓管功能障碍、继发细菌感染、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。
氧氟沙星滴耳液、氯霉素滴耳液、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可用于控制细菌感染。鼓膜炎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有关,常表现为耳痛加剧、耳道分泌物增多。
氢化可的松滴耳液、地塞米松滴耳液可减轻炎症反应。免疫异常或过敏因素可能导致鼓膜持续充血水肿,伴随耳鸣及听力下降。
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、阿司匹林等缓解耳部疼痛。剧烈疼痛可能与鼓膜神经末梢受刺激有关,需警惕化脓性中耳炎复发。
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。咽鼓管通气障碍时易导致鼓室负压,引发鼓膜内陷性炎症。
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,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炎症消退,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