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疫性脑炎可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人群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、肿瘤患者以及遗传易感人群,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。
部分患者在流感、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免疫性脑炎,表现为发热、精神行为异常,需通过脑脊液检查确诊,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、免疫调节剂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。
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干燥综合征等患者因自身抗体攻击神经系统可能继发免疫性脑炎,常伴随癫痫发作,需使用利妥昔单抗、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控制原发病。
卵巢畸胎瘤、小细胞肺癌等肿瘤产生的异常抗体可诱发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,需通过肿瘤切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,症状控制可选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。
携带HLA-DRB1*15等特定基因型人群更易发生抗NMDAR脑炎,表现为记忆力下降、意识障碍,治疗需联合免疫吸附和吗替麦考酚酯等二线免疫抑制剂。
出现持续头痛、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神经内科就诊,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保持电解质平衡,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康复训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