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口腔炎症有哪些类型症状

小儿口腔炎症主要包括疱疹性口炎、鹅口疮、溃疡性口炎、卡他性口炎和口角炎等类型,症状多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、疼痛、疱疹或溃疡形成。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,患儿可能出现发热、拒食和牙龈红肿;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,口腔黏膜可见白色乳凝块样斑膜;溃疡性口炎常见于细菌感染,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假膜;卡他性口炎以黏膜充血水肿为主;口角炎则表现为口角潮红、皲裂或糜烂。建议家长发现症状后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用药。
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,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。初期表现为发热、烦躁不安,随后口腔黏膜出现簇状小水疱,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,牙龈充血肿胀明显。患儿常因疼痛拒食流涎。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颗粒,配合口腔护理喷雾如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。家长需注意患儿口腔卫生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
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所致,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幼儿。特征为颊黏膜、舌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斑膜,强行剥离后可见充血创面。患儿可能伴有低热和进食困难。治疗可采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,或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。家长哺乳前后应清洁乳头,奶瓶需严格消毒,避免重复感染。
溃疡性口炎多由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引发,溃疡多位于唇内侧或舌缘,表面覆盖灰白色假膜,周围黏膜充血明显,伴有剧烈疼痛和口臭。严重者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。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,配合口腔含漱液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。家长应保证患儿充足水分摄入,食物以温凉流质为主。
卡他性口炎常伴随上呼吸道感染发生,表现为全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,表面光滑无溃疡,可能伴有灼热感和味觉减退。治疗以对症为主,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,疼痛明显时可短期应用利多卡因凝胶。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湿润,避免患儿接触辛辣刺激性食物,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黏膜修复。
口角炎多因维生素B2缺乏或真菌感染导致,双侧口角皮肤出现纵行裂纹、糜烂或结痂,张口时疼痛加剧。营养不良患儿可能同时伴有舌炎。治疗可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或酮康唑乳膏,口服维生素B2片剂。家长需纠正患儿挑食习惯,增加瘦肉、鸡蛋等富含核黄素食物的摄入,避免舔舐口角加重症状。
日常护理中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口腔卫生习惯,餐后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。饮食宜选择温凉、细软的食物如米粥、蒸蛋,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黏膜。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,出现持续高热或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。定期检查儿童牙齿排列情况,及时纠正咬唇、吮指等不良习惯可预防部分口腔炎症发生。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增强口腔黏膜抵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