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流口水可能由生理性发育、口腔刺激、神经系统疾病、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、口腔护理、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。
婴幼儿唾液腺发育旺盛但吞咽功能不完善,属于正常现象。家长需及时用柔软纱布清洁口周皮肤,避免使用粗糙纸巾反复擦拭。
出牙期牙龈肿胀或啃咬玩具会刺激唾液分泌。家长可提供磨牙棒缓解不适,每日用指套牙刷按摩牙龈,观察是否伴随低热等出牙反应。
脑瘫等疾病可能导致吞咽协调障碍,常伴肌张力异常。需神经科评估后采用康复训练,药物如盐酸苯海索片、甲钴胺片、胞磷胆碱钠片可能被选用。
疱疹性咽峡炎等感染引发吞咽疼痛,多伴发热拒食。需儿科确诊后使用利巴韦林颗粒、开喉剑喷雾剂、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,家长应保持患儿口腔湿润。
建议家长记录流口水频率及伴随症状,避免强制制止流涎行为,选择纯棉围兜并及时更换,若持续超过2岁或出现进食困难需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