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主要累及皮肤、周围神经和黏膜,早期表现为皮肤斑块、感觉减退,严重时可导致肢体畸形。麻风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、飞沫传播、母婴垂直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。
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是麻风病的直接病因,该菌生长缓慢,潜伏期长,主要通过长期密切接触传播。
早期表现为皮肤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块,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神经损伤导致感觉丧失、肌肉无力和肢体畸形。
通过皮肤活检查菌、神经功能检查和血清学检测可确诊,早期诊断对预防残疾至关重要。
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,常用药物包括氨苯砜、利福平和氯法齐明,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。
麻风病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外伤,加强营养摄入,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