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用避孕药后月经推迟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、药物副作用、妊娠或卵巢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,常见于短效避孕药使用者。
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抑制排卵,导致子宫内膜变薄。部分女性在停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激素水平,可能延迟月经来潮。无须特殊治疗,通常1-2个月经周期后可自行调节。
紧急避孕药含大剂量孕激素,可能直接干扰月经周期。左炔诺孕酮片、米非司酮等药物使用后,约30%女性会出现月经提前或推迟。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变化,连续3个月异常需就医。
避孕药避孕成功率并非100%,若出现乳房胀痛、恶心等症状,可能与妊娠有关。建议家长陪同未成年人及时进行血HCG检测,可使用早孕试纸初步筛查。
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掩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问题,表现为持续闭经伴痤疮、多毛。需进行超声检查和性激素六项检测,医生可能开具炔雌醇环丙孕酮片、来曲唑等药物调节周期。
建议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过度节食,若停经超过3个月或伴随严重腹痛需立即就诊妇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