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肾病可通过控制血糖血压、调整饮食结构、药物治疗、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治疗。糖尿病肾病通常由长期高血糖、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。
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,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低于7.0mmol/L,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.0mmol/L,血压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。可通过胰岛素、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、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降压药物进行治疗。
采用低蛋白饮食,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.8g/kg体重,以优质蛋白为主。限制钠盐摄入,每日不超过6g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,如燕麦、糙米等。
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、依那普利,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、缬沙坦等药物保护肾功能。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血脂异常。必要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。
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/min或出现严重尿毒症症状时,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。可选择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或肾移植。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2-3次,腹膜透析需每日进行4-6次换液。
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,保持适度运动,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,戒烟限酒,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