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小板减少症通常不会直接引起发烧,但可能因感染、血液系统疾病、药物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并发症出现发热症状。
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免疫力下降易继发感染,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、病毒等,需进行血培养及病原学检查,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。
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原发病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伴发热,表现为骨髓抑制症状,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,治疗包括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或免疫抑制剂环孢素。
肝素、磺胺类等药物可能诱发药物性血小板减少伴药物热,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,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。
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可同时引起血小板破坏和炎症反应,需检测抗核抗体,治疗采用羟氯喹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。
出现发热应及时监测体温并完善血常规检查,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影响凝血功能,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