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复肝腹水可能由肝硬化、门静脉高压、低蛋白血症、腹腔感染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利尿治疗、限盐饮食、腹腔穿刺引流、抗感染等方式缓解。
肝硬化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和功能减退,使门静脉压力升高,液体渗入腹腔形成腹水。患者常伴有黄疸、蜘蛛痣等症状。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,使用呋塞米、螺内酯等利尿剂,严重时需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。
门静脉压力超过正常值会使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,促使液体漏入腹腔。可能伴随脾大、食管静脉曲张。除基础治疗外,可选用普萘洛尔降低门脉压力,必要时行门体分流手术。
血浆白蛋白低于30g/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,血管内液体外渗。常见于营养不良或肝功能严重受损者。需补充人血白蛋白,配合托伐普坦等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,同时加强营养支持。
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可加重腹水产生,表现为腹痛、发热。腹水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确诊。治疗需用头孢曲松、奥硝唑等抗生素,并反复进行腹水培养指导用药。
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,严格限制每日钠摄入量在2克以下,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、蛋清,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腹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