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空洞多数情况下属于较严重的病理改变,可能由肺结核、肺脓肿、肺癌、真菌感染等疾病引起,需结合空洞大小、位置及基础病因综合评估。
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空洞,常伴随咳嗽、低热、咯血。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,疗程通常超过半年。
细菌感染引起肺组织化脓性坏死,空洞内可见液平面,症状包括高热、脓臭痰。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、莫西沙星等抗生素,严重者需引流治疗。
肿瘤中心坏死形成偏心性空洞,多见于鳞癌,可能伴随消瘦、胸痛。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、放疗或靶向治疗如吉非替尼、奥希替尼。
曲霉菌等感染形成的空洞可能出现咯血,免疫低下者易发。治疗选用伏立康唑、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,必要时手术切除。
发现肺空洞应及时完善胸部CT、痰培养等检查,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咯血,治疗期间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鸡蛋、鱼肉以促进组织修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