腋下不适建议挂皮肤科或普外科,可能与淋巴结肿大、毛囊炎、汗腺疾病、乳腺疾病或肿瘤等因素有关。
腋下皮肤出现红肿、瘙痒、皮疹等症状时,需优先考虑皮肤科就诊。常见病因包括真菌感染如体癣,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汗腺炎,或过敏性皮炎。皮肤科医生会通过视诊、皮肤镜或分泌物检测明确诊断。针对真菌感染可能开具硝酸咪康唑乳膏、联苯苄唑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药;细菌感染可能使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治疗。若伴随腋下多汗,可能建议注射A型肉毒毒素或进行微波止汗治疗。
触及腋下肿块、硬结或伴有疼痛时,应选择普外科排查。常见情况包括淋巴结炎(可能由上肢感染或乳腺炎引发)、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、副乳腺增生或脂肪瘤。医生会通过触诊、超声或穿刺活检判断性质。对于急性淋巴结炎可能采用头孢克洛胶囊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口服抗生素;较大皮脂腺囊肿需手术切除;副乳腺疼痛可服用乳癖消片缓解症状。
女性腋下靠近乳房外侧出现肿物时,需考虑副乳腺或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可能。乳腺外科医生会通过乳腺超声、钼靶或MRI检查评估。副乳腺增生可服用逍遥丸调理,恶性病变需根据分期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新辅助化疗。哺乳期女性出现腋下胀痛可能与乳汁淤积有关,需及时疏通避免乳腺炎。
双侧腋下皮肤发黑增厚(黑棘皮病)或伴随多毛、肥胖时,可能与胰岛素抵抗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相关。需检测血糖、胰岛素和性激素水平。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,可能使用二甲双胍片调节代谢,局部可涂抹维A酸乳膏改善皮肤角化。
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腋下淋巴结,特别是伴随长期低热、体重下降时,需排查淋巴瘤或转移癌。肿瘤科会进行PET-CT、骨髓穿刺等检查。霍奇金淋巴瘤可能采用ABVD方案化疗,乳腺癌转移需结合原发灶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。
日常应注意保持腋下清洁干燥,避免使用刺激性止汗产品。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,运动后及时清洗。自行发现肿块时不要反复挤压,观察2周无消退或持续增大需及时就医。女性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自查乳房及腋窝,40岁以上定期进行乳腺筛查。有家族肿瘤史者出现异常症状应提高警惕,尽早就诊明确诊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