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引起月经紊乱、体重增加、情绪波动、头痛、血栓风险升高等副作用。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,通过抑制排卵、改变子宫内膜环境等方式达到避孕效果,但长期使用可能对机体代谢和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。
避孕药中的激素可能干扰正常月经周期,导致经量减少、经期延长或闭经。部分女性服药后出现突破性出血,表现为非经期阴道点滴出血。这种情况通常与激素剂量或个体敏感性有关,若持续超过3个月需就医调整用药方案。
激素可能促进水钠潴留和脂肪重新分布,导致体重上升。部分女性会出现乳房胀痛、下肢水肿等表现。建议配合低盐饮食和规律运动,若半年内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的10%需咨询医生。
孕激素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引发焦虑、抑郁或情绪不稳定。临床可见易怒、失眠、注意力下降等症状,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。这种情况多见于用药初期,通常2-3个月后逐渐适应。
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诱发血管性头痛,表现为太阳穴搏动性疼痛,可能伴随恶心、畏光。有偏头痛病史者症状可能加重。建议记录头痛发作频率,若每月超过4次需考虑更换避孕方式。
雌激素可能增加血液凝固性,深静脉血栓概率会有所上升。吸烟、肥胖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风险更高。表现为下肢肿痛、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药就医。新型孕激素制剂如屈螺酮可降低该风险。
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、乳腺超声和凝血功能检测,避免同时使用抗生素或抗癫痫药物。可交替使用避孕套等非激素避孕方式,减少持续用药时间。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叶酸,保持适度运动促进代谢。若出现严重副作用如视力模糊、胸痛、黄疸等需立即停药并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