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上起红点不痛不痒可能与毛细血管扩张、过敏性紫癜、湿疹、玫瑰糠疹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因素有关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,避免抓挠或自行用药。
长期日晒或皮肤老化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,表现为针尖大小的红色斑点,常见于面部、颈部或上肢。通常无须特殊治疗,日常需注意防晒,避免冷热刺激。若影响外观可考虑激光治疗,但需由皮肤科医生评估。
可能与食物过敏、感染等因素有关,表现为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红色斑点,按压不褪色。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关节肿痛或腹痛。需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,急性期需卧床休息,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、维生素C片或泼尼松片控制症状。
慢性湿疹早期可能出现散在红色丘疹而无明显瘙痒,与皮肤屏障受损或接触刺激物有关。建议使用温和无香料的沐浴产品,保持皮肤湿润。急性发作时可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,严重者需口服西替利嗪片。
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此病,初期表现为躯干部位椭圆形玫瑰色斑疹,表面有细小鳞屑。通常2-8周自愈,期间避免热水烫洗,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不适。若持续扩散需排除梅毒等疾病可能。
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皮下出血形成瘀点,常见于四肢远端,可能伴随牙龈出血或月经量增多。需紧急检查血小板计数,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。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。
日常需观察红点是否扩大、增多或出现破溃,记录出现时间和伴随症状。避免穿着粗糙衣物摩擦患处,洗澡水温不宜过高。饮食宜清淡,限制辛辣刺激食物,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、西兰花等蔬菜。若红点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、乏力等症状,应立即至皮肤科或血液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