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指甲通常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,可能与共用物品、足部潮湿、免疫力低下、外伤、糖尿病等因素有关。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癣,主要表现为指甲增厚、变色、分层或脱落。
与感染者共用鞋袜、指甲剪等物品可能直接接触皮肤癣菌。真菌在潮湿环境中易存活,通过破损的甲板侵入角质层。建议避免共用个人用品,定期消毒鞋袜和修甲工具,保持足部干燥清洁。
长期穿不透气鞋袜或足部多汗会形成潮湿环境,利于真菌繁殖。表现为趾缝糜烂伴甲板浑浊。日常应选择吸湿透气的棉袜,运动后及时更换鞋袜,可使用抗真菌粉剂保持干燥。
艾滋病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易发生甲癣。真菌可经甲小皮侵入导致全甲毁损。需控制基础疾病,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伊曲康唑胶囊、盐酸特比萘芬片等抗真菌药物,配合环吡酮胺搽剂局部治疗。
指甲修剪过短或穿鞋挤压造成甲床损伤,真菌通过创口感染甲板。常见于拇趾甲增厚呈灰黄色。修甲时保留1-2毫米甲缘,穿宽松鞋子,外伤后可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预防感染。
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环差且血糖水平高,易继发顽固性甲癣。表现为甲板脆裂伴甲下角质堆积。需严格控制血糖,联合使用阿莫罗芬搽剂和口服氟康唑分散片,定期监测肝功能。
灰指甲患者应每日用40℃以下温水洗脚,避免碱性肥皂刺激。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并交替穿着,袜子需每日更换且煮沸消毒。治疗期间避免美甲或使用指甲油,修剪病甲时工具需单独存放。若合并足癣需同步治疗,防止交叉感染。病程超过3个月或累及甲根时建议皮肤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