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护理需重点关注喂养、皮肤清洁、睡眠安全、体温监测、疾病预防等方面,主要有保持正确喂养姿势、每日脐带消毒、避免包裹过厚、按时接种疫苗、观察异常症状等注意事项。
母乳喂养时需将婴儿头部抬高呈45度,确保含住大部分乳晕,每次单侧哺乳15-20分钟。配方奶喂养应按说明书比例调配,奶嘴孔径需适合新生儿吸吮流速。喂养后竖抱拍嗝10-15分钟,防止吐奶呛咳。新生儿每日需喂养8-12次,按需哺乳无需严格定时,注意观察大小便次数判断摄入量是否充足。
每日用75%酒精或碘伏棉签从脐根向周围螺旋消毒2次,保持脐部暴露通风。避免尿布摩擦脐部,穿脱衣物时防止牵拉。正常脐带残端会在7-14天脱落,脱落前出现少量渗血属正常现象。若发现脐周红肿、渗液或异味,可能提示脐炎需及时就医。
婴儿床应放置于父母同屋不同床位置,床垫需硬质无缝隙,避免使用柔软寝具。采用仰卧位睡眠降低猝死风险,室温维持在24-26℃为宜。包裹襁褓时需留出下肢活动空间,避免捆绑过紧影响髋关节发育。新生儿每日睡眠时长16-20小时,觉醒期可进行抚触互动。
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,需通过触摸颈背部判断冷暖。冬季穿戴厚度以比成人多一层为宜,夏季避免空调直吹。洗澡水温控制在38-40℃,室温预热至28℃以上。发热时禁用酒精擦浴,体温超过38℃或持续低体温需就医排查感染等病因。
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卡介苗、乙肝疫苗等,接触新生儿前需洗手消毒。避免亲吻婴儿面部和手部,感冒人员需佩戴口罩。注意观察黄疸变化,生理性黄疸多在2周内消退。出现拒奶、嗜睡、抽搐、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时,应立即送医诊治。
新生儿护理期间需记录每日喂养量、大小便次数及睡眠情况,定期测量体重增长曲线。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并单独洗涤,避免使用含香料洗护用品。保持居室每日通风2次,湿度维持在50%-60%。建议家长学习婴儿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,定期进行儿童保健科体检,出现异常体征时避免自行用药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