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,但可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实现长期血糖稳定。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、2型糖尿病、妊娠糖尿病等类型,其中1型糖尿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,2型糖尿病通过综合干预可达到临床缓解。
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,因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。患者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,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、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。该类型无法通过药物或手术根治,但规范治疗可有效预防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。日常需严格监测血糖,配合碳水化合物计数法调整胰岛素剂量。
2型糖尿病早期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能实现临床缓解。减重5%-10%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,部分患者可暂时停用降糖药。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片、达格列净片等,严重者需考虑代谢手术。但缓解不等于治愈,仍需持续监测以防复发,其病理基础如胰岛功能衰退仍会缓慢进展。
妊娠糖尿病多在分娩后血糖恢复正常,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概率显著增加。孕期需通过医学营养治疗控制血糖,必要时使用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注射液。产后6-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,此后每3年筛查一次,终身保持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可降低复发风险。
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是治疗重点。即使血糖达标,仍需定期筛查微量白蛋白尿、眼底病变等。控制血压血脂同样关键,如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预防心血管事件。早期强化治疗可延缓并发症进展,但已发生的器官损害通常不可逆。
所有类型糖尿病均需终身管理,包括每日血糖监测、每年糖化血红蛋白检测、足部护理等。个性化饮食方案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,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。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,糖尿病教育可降低急性并发症住院率。
糖尿病患者应建立与内分泌科医生的长期随访关系,每3-6个月评估治疗方案。保持均衡饮食,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,优先选择全谷物、绿叶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。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,避免久坐。戒烟限酒,保证充足睡眠,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并提高生活质量。出现异常症状如持续口渴、体重骤降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