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防流感可通过接种疫苗、保持手部卫生、佩戴口罩、增强免疫力、避免接触传染源等方式实现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具有较强传染性。
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。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,降低感染概率。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,疫苗成分会根据当年流行毒株调整。建议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优先接种。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,一般1-2天可自行缓解。
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是重要传播途径。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,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。特别注意在进食前、如厕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清洁双手。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揉眼睛、抠鼻子等行为。
在流感高发期或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,可阻挡含有病毒的飞沫。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,每4小时更换一次,潮湿或污染时立即更换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,无纸巾时用手肘内侧遮挡,减少病毒扩散。
保证每日7-9小时睡眠,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、猕猴桃等食物。适量运动如快走150分钟每周,可提升免疫细胞活性。长期压力会抑制免疫功能,可通过冥想、深呼吸等方式调节。冬季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导致抵抗力下降。
流感流行期减少前往商场、车站等密闭公共场所。与发热、咳嗽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。居室每日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门把手、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。家庭成员出现症状时应分餐并隔离居住。
预防流感需建立多重防护屏障。除上述措施外,应关注当地疾控部门发布的流感预警信息。出现持续高热、肌肉酸痛等典型症状时及时就医,确诊后居家休息至体温正常24小时。慢性病患者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,但不可替代疫苗接种。日常注意观察体温变化,避免带病工作学习造成疫情扩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