遗尿症可通过行为干预、心理疏导、药物治疗、报警器治疗、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。遗尿症通常由遗传因素、膀胱容量小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、心理因素、泌尿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。
建立规律排尿习惯,白天每2-3小时排尿一次,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。进行膀胱训练,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,帮助扩大膀胱容量。记录排尿日记,监测液体摄入量和排尿情况,有助于发现潜在诱因。
减轻患儿心理压力,避免责备惩罚。通过正向激励建立信心,对干床夜给予奖励。家庭支持很重要,家长需保持耐心,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。严重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。
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可减少夜间尿量,适用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者。奥昔布宁片能缓解膀胱过度活动,适用于膀胱容量小者。盐酸丙咪嗪片可调节睡眠觉醒功能,但需注意副作用。所有药物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湿度感应报警器能在尿湿时发出声响,帮助建立条件反射。需持续使用3-4个月,有效率较高。使用时需配合行为干预,家长需及时协助孩子起床排尿。适合6岁以上配合度高的儿童。
对于严重解剖异常如尿道梗阻、膀胱颈梗阻等,可考虑手术治疗。常见术式包括膀胱颈悬吊术、尿道扩张术等。手术创伤较大,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考虑。术后仍需配合行为训练。
遗尿症患儿日常应注意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,晚餐不宜过咸。睡前排空膀胱,夜间可定时唤醒排尿。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,预防尿路感染。白天适当进行盆底肌训练,如中断排尿练习。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,保证充足睡眠。若症状持续不改善,建议及时就医复查,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