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龈出血可通过调整口腔卫生习惯、补充维生素、使用药物、牙周治疗、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。牙龈出血通常由牙菌斑堆积、维生素缺乏、牙龈炎、牙周炎、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。
牙龈出血可能与口腔清洁不当有关,牙菌斑长期堆积刺激牙龈导致充血肿胀。建议使用软毛牙刷早晚刷牙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,饭后用淡盐水漱口。避免横向用力刷牙,选择含氟牙膏有助于增强牙釉质抗龋能力。定期更换牙刷,保持刷头干燥。
维生素C缺乏可能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,表现为牙龈自发性出血。可适量食用猕猴桃、鲜枣、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。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片,但需注意长期大剂量补充可能引起腹泻或泌尿系结石。
牙龈炎引起的出血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,配合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控制感染。急性出血时可短期应用云南白药牙膏局部止血。血液病相关牙龈出血需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,但须严格遵循血液科医师指导。
牙周炎导致的出血需进行专业洁治,通过超声波洁牙机清除龈下结石。深度超过3毫米的牙周袋需做龈下刮治,必要时配合派丽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给药。每3-6个月进行牙周维护治疗,控制菌斑生物膜再生。
重度牙周炎伴牙龈萎缩时,需进行牙龈翻瓣术暴露根面进行彻底清创。牙龈增生明显者可选择牙龈切除术修整形态。对于因牙齿排列不齐导致的局部刺激出血,可能需正畸治疗改善咬合关系。
日常应注意戒烟限酒,避免进食过硬或过烫食物刺激牙龈。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易出现妊娠性龈炎,更需加强口腔护理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牙周病变,需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。若出血持续超过1周或伴牙齿松动、口臭加重,应及时就诊口腔牙周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