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角炎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、使用外用药物、调整饮食、避免刺激因素、口服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。口角炎通常由真菌或细菌感染、营养不良、过敏反应、机械刺激、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。
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口角区域,避免使用碱性肥皂。清洁后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湿敷,有助于减少渗出和结痂。若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,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甘油局部涂抹。清洁时动作需轻柔,防止反复摩擦加重皲裂。
细菌性感染可选用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涂抹;真菌性感染建议使用克霉唑乳膏或联苯苄唑乳膏。伴有明显炎症时,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缓解肿胀疼痛。维生素E乳膏能促进裂口愈合,但需避开急性感染期使用。所有外用药每日使用2-3次,涂抹前需清洁患处。
增加富含维生素B2的动物肝脏、鸡蛋、乳制品,补充锌元素可多食用牡蛎、瘦肉。急性期避免过热、辛辣或酸性食物刺激,选择温凉软质饮食如小米粥、蒸蛋羹。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是否缺乏铁、叶酸等营养素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合维生素制剂。
纠正舔唇、咬指甲等不良习惯,冬季外出可涂抹凡士林保护口周皮肤。假牙佩戴者需调整不合适的义齿边缘,减少机械摩擦。过敏体质者应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如某些唇膏成分、芒果等水果。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,防止干燥加重皲裂。
严重感染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抗真菌或头孢呋辛酯片抗细菌治疗。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可服用维生素B2片、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。免疫缺陷患者可能需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功能。所有口服药物需严格遵医嘱,不可自行增减剂量。
口角炎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,保证7-8小时睡眠以增强免疫力。饮食注意荤素搭配,每日饮水1500-2000毫升维持黏膜湿润。避免用手触碰患处,毛巾等个人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。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全身发热、淋巴结肿大时,应及时到皮肤科或口腔黏膜科就诊,排除扁平苔藓、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疾病可能。愈后3个月内建议每晨检查口角状态,发现轻微脱屑可提前使用防护性润肤剂预防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