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宝宝长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、外用药物、调整饮食、避免刺激、口服药物等方式治疗。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、过敏反应、遗传因素、环境刺激、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。
湿疹患儿皮肤干燥会加重瘙痒和炎症,需每日多次涂抹无香料、无酒精的保湿霜,如含凡士林或尿素成分的润肤乳。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,水温控制在37℃以下,避免使用碱性肥皂。家长需选择专为婴幼儿设计的低敏护肤品,避免含羊毛脂等易致敏成分。
中重度湿疹需遵医嘱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,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,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。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。合并感染时可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。家长需严格按医生指导控制用药频次和疗程。
母乳喂养的婴儿,母亲应避免进食牛奶、鸡蛋、海鲜等常见致敏食物。已添加辅食的患儿需逐一排查过敏原,常见如小麦、大豆、花生等。可尝试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替代普通奶粉。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,观察湿疹与特定食物的关联性。
选择纯棉宽松衣物,避免羊毛、化纤材质直接接触皮肤。保持室内湿度在50%-60%,定期清洗床单被褥并使用防螨罩。修剪宝宝指甲防止抓伤,夜间可戴棉质手套。家长需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洗涤剂,衣物需充分漂洗。
顽固性湿疹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,如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瘙痒。合并严重过敏反应时可能需要短期服用泼尼松片。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能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。家长不可自行给婴幼儿使用口服药物,需严格遵循儿科医生处方。
湿疹患儿日常需保持皮肤凉爽透气,避免过度包裹出汗。母乳喂养至少持续至6个月以上有助于降低过敏风险。每周温水沐浴2-3次即可,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。若出现皮肤渗液、发热或湿疹面积快速扩大,家长应立即带宝宝就医。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评估,避免长期使用强效激素造成皮肤萎缩等副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