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禾医生官网

权威问答

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
小宝宝长湿疹怎么治疗
病情描述:
小宝宝长湿疹怎么治疗
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,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
  • 周冬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

    小宝宝长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、外用药物、调整饮食、避免刺激、口服药物等方式治疗。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、过敏反应、遗传因素、环境刺激、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。

    1、保湿护理

    湿疹患儿皮肤干燥会加重瘙痒和炎症,需每日多次涂抹无香料、无酒精的保湿霜,如含凡士林或尿素成分的润肤乳。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,水温控制在37℃以下,避免使用碱性肥皂。家长需选择专为婴幼儿设计的低敏护肤品,避免含羊毛脂等易致敏成分。

    2、外用药物

    中重度湿疹需遵医嘱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,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,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。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。合并感染时可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。家长需严格按医生指导控制用药频次和疗程。

    3、调整饮食

    母乳喂养的婴儿,母亲应避免进食牛奶、鸡蛋、海鲜等常见致敏食物。已添加辅食的患儿需逐一排查过敏原,常见如小麦、大豆、花生等。可尝试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替代普通奶粉。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,观察湿疹与特定食物的关联性。

    4、避免刺激

    选择纯棉宽松衣物,避免羊毛、化纤材质直接接触皮肤。保持室内湿度在50%-60%,定期清洗床单被褥并使用防螨罩。修剪宝宝指甲防止抓伤,夜间可戴棉质手套。家长需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洗涤剂,衣物需充分漂洗。

    5、口服药物

    顽固性湿疹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,如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瘙痒。合并严重过敏反应时可能需要短期服用泼尼松片。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能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。家长不可自行给婴幼儿使用口服药物,需严格遵循儿科医生处方。

    湿疹患儿日常需保持皮肤凉爽透气,避免过度包裹出汗。母乳喂养至少持续至6个月以上有助于降低过敏风险。每周温水沐浴2-3次即可,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。若出现皮肤渗液、发热或湿疹面积快速扩大,家长应立即带宝宝就医。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评估,避免长期使用强效激素造成皮肤萎缩等副作用。

相关文章
儿童哮喘能彻底治愈吗
儿童哮喘即儿童支气管哮喘,能否彻底治愈,需根据诱发哮喘的原因进行分析。 部分儿童哮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,通常在感冒后出现,有彻底治愈的可能性。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之后,呼吸道感染可得到有效控制,哮喘症状也会减轻或消失。随着年龄增长,抵抗力和免疫力明显增强,呼吸系统发育也越来越完善,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下降,且发病后病情较轻,只要及时治疗,一般不会诱发哮喘发作。 若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哮喘,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彻底治愈。这种哮喘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,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患病,并将这种基因遗传给子女后代。可通过相应的药物治疗控制病情,但随时可能会复发。 如为过敏性哮喘,多半与过敏性体质有关,这种体质通常无法改善,因此儿童过敏性哮喘不能彻底治愈。
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
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临床症状、肺功能检查、过敏原检测、支气管激发试验、家族史评估等。需结合患儿病史、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。
低烧可以喂母乳吗
低烧是否可以喂母乳,需根据感冒原因来分析。因受凉等原因所致的普通感冒引起的低烧可以进行哺乳,这类感冒无传染性,喂母乳不会对宝宝造成影响,且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,可以增强宝宝的体质。 如果是由于感染造成的低烧,比如细菌感染、病毒感染、支原体感染等,不建议进行母乳。产妇因感染低烧时,母乳质量会有所下降,且需抗炎、抗病毒治疗。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和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,此时喂奶很容易使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,或是消炎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成分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,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。
体温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
造成体温低的原因包括长期处于寒冷环境、服用退烧药物、存在慢性疾病等。 1.长期处于寒冷环境:若长期处于寒冷环境,保温措施不到位,导致身体一直处于散热大于产热的状态,易引起体温降低。应注意保暖,增添衣物。 2.服用退烧药物:如果发热患者应用退热效果较强的退热药物,如糖皮质激素或消炎痛栓等药物来降温,可以使体温过低,一般可以达到35℃,应注意多饮水,尤其多喝热水,促进药物代谢。 3.存在慢性疾病:若存在低血压甚至休克、贫血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,可能会导致代谢减慢,从而引起体温过低。
吃了布洛芬不退烧怎么办
布洛芬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大概一个小时,若吃了不退烧,可等待一小时。若一小时后仍未退烧,需就医治疗。 服用布洛芬后不会立即退烧,需要等它在体内发挥作用后方可起到退烧效果,这个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。吃了布洛芬不退烧可等待一个小时,这期间可多喝水,促进代谢。 发烧一般提示体内存在炎症,若服用布洛芬一个小时后仍未缓解,需尽早就医,进行相关检查后确定是什么炎症引起,对症使用抗炎药物和退烧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