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关节痛可通过休息制动、物理治疗、药物治疗、关节腔注射、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。膝关节痛通常由运动损伤、骨关节炎、类风湿关节炎、痛风性关节炎、半月板损伤等原因引起。
急性期需减少关节负重活动,使用拐杖辅助行走,避免爬楼梯或深蹲动作。慢性疼痛患者可进行游泳、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。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压力,建议通过饮食调整和适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。
热敷适用于慢性劳损性疼痛,每日2次每次20分钟。急性肿胀期应采用冰敷,每次不超过15分钟。脉冲射频、超声波等理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体外冲击波对钙化性肌腱炎效果显著。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。
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炎症性疼痛,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有助于软骨修复。痛风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碱片,类风湿关节炎需联合甲氨蝶呤片。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,但需避开破损皮肤。
玻璃酸钠注射适用于轻中度骨关节炎,可改善关节润滑功能。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能快速缓解滑膜炎症状,但每年不宜超过3次。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对早期软骨损伤有修复作用,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。注射后需保持24小时针眼干燥。
关节镜手术可处理半月板撕裂或游离体,术后恢复期约4-6周。终末期骨关节炎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,假体使用寿命通常可达15年以上。截骨矫形术适用于年轻患者的力线不正,微骨折技术能刺激软骨再生。术后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。
膝关节痛患者应选择平底软质鞋,避免长时间保持跪姿或盘腿坐位。日常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,绝经后女性更需注意骨质疏松预防。运动前充分热身,使用护膝等辅助器具时需确保正确佩戴。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有关节变形、夜间痛醒等情况,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关节结构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