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屎主要由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物、脱落的表皮细胞及灰尘混合形成,具有保护外耳道的作用,常见原因有外耳道皮肤代谢、外界灰尘沉积、耳道自洁功能减弱、外耳道炎症等。
外耳道皮肤新陈代谢会自然脱落角质细胞,与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结合形成耳屎,属于正常生理现象,无须特殊处理。
外界灰尘或微小颗粒进入耳道后与分泌物黏附,长期积累形成耳屎,建议定期用湿棉签清洁耳廓周围,避免深入耳道。
耳道纤毛运动异常或耵聍腺分泌过多可能导致耳屎堆积,表现为耳道堵塞感,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、过氧化氢溶液或矿物油软化清除。
可能与细菌感染、湿疹等因素有关,通常伴随瘙痒或疼痛症状,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、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或口服头孢克洛抗感染治疗。
避免频繁掏耳刺激耳道,若出现听力下降或持续耳闷需及时就医,日常可用温水清洁耳廓周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