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功能损害可通过肝功能检查、影像学检查、病因筛查、肝活检等方式确诊,通常由病毒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病、药物性肝损伤、脂肪肝等原因引起。
血清转氨酶、胆红素、白蛋白等指标异常可提示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淤积,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ALT显著升高,酒精性肝病常见AST/ALT比值大于2。
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,CT或MRI能评估脂肪浸润、纤维化程度。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超声显示肝区近场回声增强,慢性肝病晚期可见肝脏萎缩和脾肿大。
需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、自身免疫抗体检查及代谢性疾病筛查。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阳性,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AMA-M2抗体阳性率较高。
通过病理学检查明确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,是诊断金标准。药物性肝损伤可见肝细胞坏死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,肝硬化患者可见假小叶形成。
确诊后应戒酒、避免肝毒性药物,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,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