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引起白血病的药物主要有烷化剂、拓扑异构酶抑制剂、免疫抑制剂、抗代谢药物等。药物相关性白血病属于继发性白血病,与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特定药物有关。
环磷酰胺、白消安等烷化剂可能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DNA,长期使用可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而发展为白血病。治疗需立即停药并监测血常规。
依托泊苷、替尼泊苷等通过干扰DNA复制诱发治疗相关性白血病,常见于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5-7年发病。需定期进行骨髓穿刺检查。
硫唑嘌呤、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可能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,增加白血病发病风险。用药期间应严格监测血液学指标。
甲氨蝶呤、氟达拉滨等抗代谢药物可能干扰DNA合成,诱发染色体异常导致白血病。高危患者需进行遗传毒性评估。
使用上述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,定期进行血常规和骨髓检查,出现持续乏力、出血倾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