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种狂犬疫苗后发热属于常见不良反应,通常由疫苗激活免疫反应、个体敏感差异、接种操作刺激或合并感染等因素引起,多数体温在38.5℃以下且1-2天内自行缓解。
疫苗中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,可能引发短暂低热。无须特殊处理,建议多饮水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。
部分人群对疫苗成分敏感度较高,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。可物理降温观察,若体温超过38.5℃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、布洛芬混悬液或洛索洛芬钠片。
注射部位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引起吸收热。家长需保持针眼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,发热时可配合温水擦浴。
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偶发相关,通常伴随咳嗽、咽痛等症状。需就医排查感染源,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、头孢克肟或奥司他韦等药物。
建议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,持续高热不退或伴随精神萎靡、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