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腔糜烂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,但具体恢复情况与糜烂程度、病因及日常护理有关,常见诱因包括干燥环境、频繁挖鼻、过敏性鼻炎、鼻部感染等。
空气干燥会导致鼻黏膜水分流失,引发糜烂。建议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,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,可局部涂抹凡士林保护黏膜。
机械性摩擦易造成黏膜破损。家长需帮助儿童纠正挖鼻习惯,成人应修剪指甲减少刺激,糜烂处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。
反复打喷嚏和流涕可能加重糜烂。需避免接触过敏原,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片、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或孟鲁司特钠片控制过敏反应。
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可能导致糜烂迁延不愈。表现为脓性分泌物伴疼痛,需就医进行细菌培养,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、头孢克洛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。
日常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B2促进黏膜修复,避免辛辣食物刺激,若糜烂持续2周未愈或伴随出血、结痂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