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了中药后拉肚子可能由药物成分刺激、脾胃虚弱、药物配伍不当、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调整用药、对症治疗等方式缓解。
部分中药含有大黄、番泻叶等泻下成分,直接刺激肠道蠕动加快。建议暂停用药并观察,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、口服补液盐缓解症状。
脾胃功能较差者消化吸收能力弱,难以耐受滋补类或苦寒类中药。需调整药方配伍,配合参苓白术丸、补中益气丸、香砂养胃丸等健脾药物。
中药组方中寒热药性冲突或剂量失衡可能导致胃肠不适。需由中医师重新辨证调整处方,必要时使用藿香正气水、保和丸、枫蓼肠胃康颗粒调和胃肠功能。
对某些中药成分过敏可引发肠黏膜水肿和渗出性腹泻。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,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、盐酸西替利嗪、地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。
服药期间避免生冷油腻饮食,若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发热、血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