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发热可能由病毒感染、细菌感染、疫苗接种反应、环境因素过热引起,也可能与中耳炎、肺炎、尿路感染、川崎病等疾病相关。
普通感冒或流感等病毒感染是儿童发热最常见原因,表现为体温升高伴咳嗽流涕,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、对乙酰氨基酚滴剂、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药物对症治疗。
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会导致持续高热,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咽痛、淋巴结肿大,需就医使用阿莫西林颗粒、头孢克洛干混悬剂、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。
部分疫苗注射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反应,建议家长保持孩子多饮水,体温超过38.5℃时可临时使用退热栓剂,通常1-2天自行缓解。
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,包裹过厚或高温环境易致发热,家长需立即降低环境温度,松开衣物并补充水分,无须特殊用药即可恢复。
建议家长定时监测体温变化,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与充足水分摄入,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抽搐、皮疹等伴随症状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