敷中药过敏导致的瘙痒可通过冷敷处理、外用药物、口服抗组胺药、停用过敏原等方式缓解。通常由药物成分刺激、皮肤屏障受损、接触性皮炎、过敏体质等原因引起。
用冷藏生理盐水浸湿纱布敷于患处,每次15分钟,每日重复多次。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,减轻红肿瘙痒,适合轻度过敏反应。
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、地奈德乳膏、他克莫司软膏等。炉甘石洗剂适用于急性渗出期,激素类药膏使用不超过7天,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合面部薄嫩部位。
氯雷他定片、西替利嗪胶囊、依巴斯汀片等二代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受体。服药期间避免驾驶,儿童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。
立即清除皮肤残留药膏,记录中药成分以便排查致敏物质。过敏可能与雷公藤、生半夏等刺激性成分有关,表现为红斑、丘疹、水疱等症状。
治疗期间保持患处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,穿着宽松棉质衣物。如出现呼吸困难、喉头水肿等全身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