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盗汗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、补充水分、中医推拿、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,通常由室温过高、缺钙、自主神经紊乱、结核病等原因引起。
保持卧室通风,室温控制在20-24摄氏度,选择纯棉透气睡衣,避免过度包裹。家长需定期检查孩子背部是否潮湿并及时更换衣物。
白天适量增加饮水,睡前2小时饮用温牛奶或淡盐水。家长需观察孩子尿量及颜色,防止脱水的同时避免夜间频繁如厕。
沿脊柱两侧捏脊或按摩足三里穴,每日1次,每次5分钟。家长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正确手法,避免用力过度。
缺钙可遵医嘱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,自主神经紊乱可用玉屏风颗粒,结核病需规范使用异烟肼。所有药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日常可增加山药、百合等滋阴食材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若持续盗汗伴随消瘦、低热,应及时排查结核等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