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底肌修复主要针对盆底肌肉松弛或功能障碍,骨盆修复则侧重于骨盆结构异常或错位。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修复目标、适用人群和干预方式上。
盆底肌修复旨在恢复肌肉张力与控尿功能,常见于产后或前列腺术后;骨盆修复主要纠正骨骼位移,如耻骨联合分离或骶髂关节错位。
盆底肌修复适用于尿失禁、盆腔器官脱垂患者;骨盆修复多用于骨盆骨折、妊娠期耻骨痛或外伤后骨盆变形者。
盆底肌修复采用凯格尔运动、电刺激或生物反馈;骨盆修复需手法复位、骨盆带固定或手术内固定。
盆底肌功能通过肌电图或压力检测评估;骨盆结构需X线、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确诊。
建议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康复方案,盆底肌训练可配合呼吸练习,骨盆修复后应避免负重活动。出现症状时需由康复科或妇产科专业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