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近视可通过生活干预、光学矫正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,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用眼习惯、遗传因素、眼部疾病、营养状况等。
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,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,避免在昏暗环境下阅读。建议家长监督孩子每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。
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。可能与眼轴过长、角膜曲率异常有关,通常表现为视物模糊、眯眼等症状。可遵医嘱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、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、环喷托酯滴眼液。
在医生指导下使用0.01%阿托品滴眼液延缓近视进展。可能与调节痉挛、视网膜离焦有关,常伴随眼疲劳、头痛等症状。需配合视觉训练和定期复查。
18岁后度数稳定者可考虑角膜激光手术或眼内镜植入术。高度近视可能与巩膜变薄、眼底病变相关,需先排除圆锥角膜等禁忌症。
保证充足睡眠和含维生素A、叶黄素的食物摄入,定期进行视力检查,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跟踪防控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