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症患者出现失眠可能由神经递质紊乱、情绪持续低落、昼夜节律失调、躯体化症状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心理治疗、药物调节、光照疗法、睡眠卫生改善等方式干预。
5-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异常会直接干扰睡眠觉醒周期。这类病理因素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或长期应激有关,常伴随早醒症状。可遵医嘱使用曲唑酮、米氮平、阿戈美拉汀等调节神经递质的药物。
过度反刍思维和焦虑情绪导致入睡困难。这种心理因素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缓解,建议配合正念冥想训练,必要时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等助眠药物。
褪黑素分泌延迟造成睡眠相位后移。与日间活动不足有关,表现为夜间清醒白天嗜睡。可采用早晨光照疗法结合规律作息调整,严重时需补充外源性褪黑素。
疼痛、心悸等躯体不适干扰睡眠连续性。通常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,可能伴有多汗症状。建议进行放松训练,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低剂量多塞平。
保持卧室环境黑暗安静,晚餐避免摄入咖啡因,日间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,症状持续需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