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症患者可以生育子女,但需在病情稳定期并做好孕前评估与全程管理,主要考量因素包括药物安全性、遗传风险、心理支持及家庭稳定性。
抗抑郁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,建议孕前3-6个月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逐步替换为妊娠安全药物如舍曲林、西酞普兰,避免使用帕罗西汀等致畸风险较高药物。
抑郁症遗传概率约为10-15%,建议夫妻双方进行精神疾病家族史筛查,必要时通过基因检测评估后代患病风险,但多数情况下遗传并非决定因素。
围产期需加强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训练,建立心理科医生-产科医生联合随访机制,预防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发作,配偶应参与共同心理疏导。
需评估家庭经济状况、配偶照料能力等社会支持系统,建议提前制定育儿分工方案,必要时联系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获取母婴保健资源。
妊娠期间应定期监测情绪变化,保持适度运动与均衡饮食,避免过度劳累,产后建议在专业机构进行抑郁量表筛查与母婴互动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