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可通过认知行为调整、情绪管理、环境优化、专业干预等方式改善。失眠通常由心理压力、不良睡眠习惯、焦虑抑郁、器质性疾病等原因引起。
纠正对睡眠的过度关注和错误认知,减少卧床时的焦虑感。建议通过睡眠日记记录作息规律,避免强迫入睡行为。
日间进行正念冥想或呼吸训练缓解紧张情绪,睡前两小时避免情绪剧烈波动。焦虑抑郁患者需配合心理治疗。
保持卧室温度18-22℃、光线黑暗无噪音,床垫硬度适中。建立睡前30分钟放松程序如热水浴、轻音乐等条件反射。
持续失眠超过1个月需就诊,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、慢性疼痛等疾病有关,表现为早醒伴心悸、多梦易惊醒等症状。
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,保持规律运动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助眠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