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部毛囊炎可能由细菌感染、油脂分泌过多、皮肤屏障受损、糖尿病等因素引起,表现为红肿疼痛的毛囊周围丘疹或脓疱。
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毛囊引发炎症,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或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控制感染,避免挤压患处。
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毛囊堵塞,诱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。建议使用含水杨酸的洁面产品,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。
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破坏皮肤保护层,可选用含神经酰胺的修复霜,避免频繁去角质。
血糖控制不佳易继发细菌感染,需监测血糖并配合口服头孢氨苄或多西环素治疗原发病。
日常注意保持面部清洁干燥,避免使用油性化妆品,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排查系统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