屎肠球菌感染可能由肠道菌群失衡、免疫力低下、医疗操作污染、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,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、腹痛、尿路刺激等症状,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。
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正常菌群被破坏,屎肠球菌过度繁殖引发感染。治疗需停用相关抗生素,可遵医嘱使用利奈唑胺、替考拉宁、达托霉素等药物。
艾滋病、糖尿病等疾病或放化疗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,增加感染风险。需控制原发病,增强免疫力,必要时使用万古霉素、奎奴普丁/达福普汀等抗菌药物。
导尿管置入、手术等医疗操作可能带入细菌,引发尿路或伤口感染。需严格无菌操作,出现症状时可选用氨苄西林、呋喃妥因、磷霉素等敏感抗生素。
肝硬化、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患者易发生菌血症,表现为寒战、高热。需积极治疗原发病,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。
日常应注意手卫生,避免滥用抗生素,免疫力低下者需定期监测感染指标,出现持续发热或局部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