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上起水泡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、避免摩擦、药物涂抹、就医处理等方式治疗。水泡通常由摩擦刺激、高温烫伤、真菌感染、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。
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后擦干,穿透气棉袜和宽松鞋子,防止汗液浸润导致细菌滋生。生理性摩擦引起的水泡无须特殊处理,通常3-5天可自行吸收。
在易摩擦部位贴敷水泡贴或医用敷料,运动时选择减震鞋垫。反复机械刺激可能导致水泡破裂继发感染,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。
真菌感染引起的水泡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、硝酸咪康唑软膏、特比萘芬凝胶等抗真菌药物,常伴随脱屑瘙痒症状。过敏导致的水泡需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。
直径超过1厘米或化脓的水泡需由医生无菌抽吸,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水泡应立即就诊,可能与神经病变或血液循环障碍有关。
恢复期间避免抓挠水泡,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皮肤修复,出现发热或淋巴管炎红线需急诊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