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期结束时同房后出血可能由阴道黏膜损伤、激素水平波动、宫颈病变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局部护理、药物调节、物理治疗等方式干预。
经期后阴道黏膜较脆弱,同房摩擦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。建议暂停性生活,保持会阴清洁,可使用红核妇洁洗液冲洗,避免继发感染。
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波动会使子宫内膜修复不全,同房刺激可能引发出血。可遵医嘱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,或使用黄体酮胶囊促进内膜修复。
宫颈炎或宫颈息肉接触性出血常表现为同房后点滴出血,可能与HPV感染、慢性炎症有关。需进行TCT和HPV检测,确诊后可选用保妇康栓、干扰素栓等药物治疗。
异位内膜组织受性刺激可能引发出血,常伴随进行性痛经。诊断需结合超声和CA125检查,治疗可选用地诺孕素片、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抑制病灶生长。
建议观察出血量和持续时间,避免辛辣刺激饮食,若出血超过3天或伴随腹痛需及时妇科就诊,必要时进行阴道镜或宫腔镜检查明确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