烫伤水泡未破损时洗澡可能增加感染风险,主要影响因素有水泡完整性、清洁方式、水质卫生及烫伤深度。正确处理可降低感染概率。
未破损水泡具有天然屏障作用,但摩擦或高温水可能破坏表皮。建议家长用防水敷料覆盖后短时冲洗,避免使用沐浴露直接接触创面。
流动清水冲洗优于浸泡,水温保持38℃以下。家长需用无菌纱布轻拭周围皮肤,禁止搓揉水泡区域,冲洗后立即擦干。
公共浴室或硬水地区感染风险较高。家庭淋浴前建议对花洒消毒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、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。
二度烫伤水泡基底呈红色时感染风险较低,若出现苍白或黑色基底需就医。深二度以上烫伤即使水泡完整也应避免洗澡,需专业清创处理。
烫伤后48小时内尽量保持创面干燥,恢复期洗澡须控制时间在5分钟内,可遵医嘱使用含银离子敷料保护创面。